辛寨镇(文字资料来源于《临朐村镇志略》,出版于2012年)
辛寨镇位于临朐县中部,东与昌乐县白塔镇相邻,西与冶源镇隔弥河相望,南与沂山镇、寺头镇相接,北与东城街道相连。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,辖 143个行政村,191个自然村,3.71万户,12.07万人。
辛寨历史悠久。早在商周时期,即有人类繁衍生息,境内曾发现龙山文化遗址、商周贝丘遗址、战国古墓等数处历史遗迹。汉至唐宋年间,人口稠密,经济发达,时为县内重镇。据旧志记载,西汉时朱虚县治所在今古城村,南北朝般阳县治所在今西盘阳村。唐武德八年(625),般阳县始并入临朐县。境内古城、双沟、下峪、大峪及宝瓶山等多处遗址,出土过陶豆、陶鼎、齐刀币、白瓷罐等大量文物,时间跨越战国、汉、唐、宋、清等多个朝代,可为社会发展之佐证。
境域归属多变。明至清宣统二年(1910)分属临朐县仁寿乡、孝慈乡。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临朐县七贤区、冶源区、蒋峪区、柳山区。1930年,属临朐县第二区、四区、六区、七区。1944年属南流区、盘阳区、蒋峪区。1945年1月盘阳区、柳山区划入新设临东县,8月临东县撤销,盘阳区复归临朐,大高家庄等村划属昌乐县柳山区。1949年属盘阳区、南流区、高庄区、蒋峪区。1952年属第三区、第四区、第七区、第八区。1956年属辛寨区、南流区、蒋峪区。1958年2月撤区并乡,属辛寨乡、盘阳乡、南流乡、高庄乡,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,分属辛寨、南流、白塔3个公社。1959年11月,南流公社撤销,南流、河北、大辛中、夏家台子、杨家河等40个村划归辛寨公社,七贤、朱位、罗家树、朱壁店子等11个自然村划入新设七贤公社。1962年2月将梨园沟、中白沙以南的42个自然村划入新设杨家河公社。1984年4月社改乡(镇),划出西盘阳、东盘阳、张陆河、大郝庄、王村楼等48个自然村,成立盘阳乡;原辛寨公社改建辛寨镇。1992年1月夏家山由白塔乡划入辛寨镇。1993年6月,将河北、小山、朱家路口、谢家营、吉寺埠、熊家庄、房家庄子、孔家庄、蒲家庄、王梨花庄子、段家庄、新张庄、西半中、东半中、红庙子15个自然村及盘阳乡划归新建卧龙镇。1996年7月,白塔西部大高家庄、李家沟、东双山河、西双山河、庞家河、王家沟6个行政村划归辛寨镇。2001年2月,杨家河乡并入辛寨镇。2007年9月,卧龙镇并入辛寨镇。
辛寨地势独特。东部丘陵,西临弥河,南部山区。掉花崖为最高峰,海拔637米。海拔最高和最低的村分别为鸣凤峪村、猫林沟村。海拔最低点141米。境内四季分明,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1.5℃,最高气温31.1℃,最低气温-8.3℃。春季干旱,夏秋季多雨,常年平均降水700毫米,降雨最多年份达1200余毫米,最少时仅350毫米。域内公路网布,交通便利,东(营)红(花埠)国道纵贯南北,冶(源)伦(家埠坡)、辛(寨)杨(家河)、辛(寨)白(塔)公路横穿东西,长(春)深(圳)高速公路设有出入口,县城东环路直达镇区,与县城、冶源构筑起临朐经济发展金三角。
辛寨镇处砂山地区边缘,水利资源丰富。境内自古河网密布,清流不断,后因环境和气候变化,水量减少,现多为季节性河流,较大者有5条。丹河发源于纪山,全长21公里,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,由东向西穿境而过。杨家河发源于鸣凤峪,流经杨家河、古河等7个村庄,于犁眼河村前汇入弥河。三山峪河发源于三山峪,流经周家庄、曹家庄、梭庄等13个村庄,于西白沙流入弥河。双泉水两支,北源出汪家沟东山,南源出仙人脚东北岭,双流汇合后经王家圈西南入丹河。大辛河源于大峪龙湾,经下峪、黑洼、张龙、辛中汇于丹河。另有龙门河、盘阳河等小河10余条。建国后,全镇人民兴修水利,建水库、挖机井,配套完善水利设施。现有水库36座,其中小一型6座,小二型30座,塘坝84个,机井756眼,大口井430眼。水库移民涉及36个村,共14223人。丹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,总库容1270万立方米,配套东西两条干渠,控制灌溉盘阳一带1.58万亩粮田。
辛寨镇农业相对发达。全镇种植面积10.4万亩,主要为棕壤和棕壤性土。丹河沿岸多为棕壤,土层深厚,土质肥沃,尤以盘阳一带称著,县内素有“一孤塘二盘阳三来数着城头上”之说。东部砂石山、西南部青石山,土层薄,土质差,适宜种植丹参、黄芪等中药材和花生、谷子、地瓜等耐旱作物。新中国建立后,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,治山整地1.3万亩,兴修各种水利设施270多处,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,粮食产量大幅提高。到1987年,全镇粮食总产达3035万公斤,农业总收入4940万元。
黄烟、桑蚕、林果业稳步发展,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。1952年,县烟草部门在辛寨设黄烟代购点。1977年,临朐蚕药厂、辛寨缫丝厂先后建成,有力推动了全镇的黄烟、桑蚕生产。1953年,大峪村建起苹果园,成为全县最早栽植苹果的两个村之一。1987年,由大峪、岳庄培育的“龙锦蜜”苹果,通过省农业厅、省林业厅、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测验和鉴定。21世纪初,以曹家庄为中心发展仓方早生等优质桃,方圆十公里,春来桃花如醉,秋天果实累累。到2012年,全镇建起东部丘陵黄烟、三山峪山楂、曹家庄优质桃、王村楼大棚樱桃、大辛中葡萄、古河山枣、郭庄中药材、下峪有机蔬菜等8大农业园区,黄烟、果品专业村发展到30多个。
畜牧业是辛寨镇一大亮点。辛寨、蒋市店子、谢家营等村,养猪业尤为发达,家家户户饲养母猪,1992年在镇区建成全县第一个仔猪交易市场。以红庙子、山子坡等村为龙头,大力发展蛋鸡生产,1996年原卧龙镇建成百万只蛋鸡生产基地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万宝乳业、维维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展,带动养殖业走上市场化、规模化、区域化发展轨道。2000年,杨家河建起山农大(临朐)奶畜科技示范区,奶畜良种覆盖率达93.5%。2012年,新建、扩建新荷、永昌、瑞源等标准化奶牛小区8个。
辛寨镇工业起步早,基础好。明清时期,辛寨、盘阳、南流等集市即设有木业、铁业、榨油等手工作坊。民国年间,缫丝业兴起,境内有隆盛、裕春、永泰和等多家丝厂。1939年,国民党山东保安十七旅曾在张家庄子建兵工厂。建国后,因工业基础较好,1950年临朐工商业联合会在辛寨设分会。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推动下,土法上马一大批工业项目,后因设备落后,管理不善下马。1970年,党的基层组织陆续恢复,工业经济焕发新的生机,全镇工业发展到缫丝、家具、汽配、丝织、建筑等十几个行业。至1987年,较大规模镇办企业达20余家,总产值955万元。大辛中、西半中、王家圈、南流等村办企业也初具规模。进入21世纪,全力实施“工业强镇”战略,加快工业园区建设。辛寨工业园占地2600亩,横滨橡胶、祺月童车、硬质合金等72家企业落户其中;卧龙工业园占地2000亩,落户盛建钢铝、奔月金属制品、利中兽药、恩友工业铝材等企业65家。2012年,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42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,形成橡胶、童车、合金、工业铝材、陶瓷、缫丝、食品、汽摩配件等九大优势产业,地毯、输送带、童车、压缩毛巾等产品,出口美国、西欧、韩、日、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辛寨地处沂蒙山区通鲁北之咽喉要道,自古商贸流通活跃,是县境东南物资集散地。境内有辛寨、盘阳、南流、杨家河等较大集市,其中辛寨、盘阳大集为明代所设,粮食、牲畜交易尤盛。1980年后,国营、集体商业加速发展,全镇设南流、辛寨、杨家河、盘阳4处供销合作社,重点集市有零售门市18处,部分村庄设有门市部。80年代以来,随着市场经济发展,全镇形成多种经济成份、多种经营方式、多种流通渠道的工商业发展格局。2008年,全镇工商服务业户达到2620家,镇区建成商业街4条,有超市、专卖店780家。
明清时期境内设社学,部分村有私塾。1920年,马讷在辛寨办起冶源区立第一高等小学。随后,大峪、龟山子等较大村庄建起学堂近10处,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数停办。1945年盘阳解放后,、泉子崖、蒋市等村陆续办起初级小学。新中国建立以来,教育事业不断恢复和发展,段家庄、南流等完全小学,辛寨、盘阳等初级中学,县第七中学陆续在辛寨建成。2008年,境内有高中2处、初中5处、小学2处。有教职员工691人,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%;在校学生7065人,儿童入学率达到100%。2011年,在镇区建成的省级规范化学校辛寨镇初级中学,占地150亩,能容纳60个教学班、3000名在校生,原镇办初中均搬迁合并至新校区。
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。民国以前,境内只有中医、中药,辛寨马作梅、大高家庄高岱云等开设药铺。1920年,龟山子张延秀在辛寨开设惠临药房,始以西药治病。1945年解放后,党和政府积极发展人民卫生事业,相继建起盘阳区卫生所、南流民众药社、辛寨供销社联合医药部等,流行疾病得到有效控制。境内原有三处卫生院,其中辛寨中心卫生院建于1958年,已发展成集医疗、预防、教学、科研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;杨家河卫生院于2003年合并至辛寨中心卫生院;卧龙卫生院是县卫生局确定的免费普查血糖试点单位,现改称辛寨中心卫生院卧龙分院。2012年,全镇有标准化卫生室达40余个,95%以上村民参加新农合。全镇原有卧龙、辛寨两处敬老院,2007年合并为一处,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,先后被评为“潍坊市模范敬老院”、“省二级乡镇敬老院”。
辛寨是省级文明镇,群众文化活跃。民国时期,丹河南岸王家圈一带建有戏楼,演出古装戏。新中国成立后,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,文艺演出有吕剧、京剧、周姑戏等剧种;文化活动有龙灯、高跷、旱船等节目,主要集中在年节表演。东白沙村演出的周姑戏《张郎休妻》,参加过昌潍地区文艺汇演。进入21世纪,农村文化更趋繁荣,社区全部设立文化大院,先后成立辛寨村龙灯队、唐立店子村舞龙队、黄崖泉村高跷队等36支群众文艺队伍。2011年建成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的辛寨镇文体广电中心。有三支放映队常年奔走在乡村,为群众放映新型数字电影。文化人才层出不穷。先后涌现出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成典,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少伦,青岛市文联副主席、市美协秘书长张法舜,潍坊市文艺创作室主任、市文联副主席王汝凯,威海市书协副主席王亓胜,《临朐县志(1988~2000)》主编冯元钊,以及王吉臣、辛鉴名、冯益信、高福彬、蔡盛、王新生等数十名优秀文化工作者。
辛寨是全国重点镇、省级中心镇,基础设施齐全,服务功能完善。1995年辛寨镇完成第一轮总体规划。2007年,辛寨、卧龙两镇合并后,按照原卧龙镇区和原辛寨镇区相向发展的思路,确定“一河两区”的发展布局,大力实施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工程,改造建设镇区道路、改造线路、安装路灯、铺设人行道和排水排污管道等,镇区档次不断提升。到2012年,建成景阳、辛龙、福乾3个居住小区,开工建设丹河湿地公园和福乾花园居住小区、综合商贸城和辰鸿嘉苑住宅小区等九大工程。被确定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、潍坊市重点区域镇示范镇、潍坊市扩权强镇试点镇。
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建国初,群众住房简陋,多为土坯草房,院落狭小,街道不畅。70年代以来,各村均进行新村规划,住房标准统一,街道畅通有序,生活条件大为改善。近年来,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,积极落实上级惠民政策,加强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。到2008年,全镇133个村通上自来水,入村率达93%;累计硬化道路820公里,通村率达100%;建沼气池800个;农村用电量达2168万千瓦时;建成大辛中、王家西圈、中白沙、大峪、王村楼、卧龙等14个农村社区。辛寨、大辛中、大张龙、大峪等村率先建设居民楼,镇村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。
辛寨镇是省级环境优美镇和绿化示范镇,境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。掉花崖、双葫芦嘴、松树崮、边崮等山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,另有黑山、龙门崮、峰山、良山、宝瓶山、牛山、乳山、小鸡顶、双山、马山、松山等大小山峰十几座。群山连绵,郁郁葱葱。辛寨人民自古就有植树造林,绿化荒山的优良传统,清光绪年间大面积栽植刺槐,民国时期刘芳春等创办巨平(牛山)林场,果、桑、槐栽植日盛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党和政府多次组织植树造林运动,辛寨、杨家河等公社纷纷建起林场,大峪等村建起林业组。进入21世纪,以打造生态强镇为重点,加大投入,创新举措,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。2008年,全镇绿化覆盖率达56.2%。黑山生态林场总规划面积10.17万亩,林场辖大峪、黑山头、下峪、黄泉店等21个村,6个林区。2007年以来,新建设面积3万余亩,主要栽植黑松、黄桃、山楂、杨树等。昔日的荒山正被郁郁葱葱的林木所覆盖,形成山顶绿树戴帽,山间果园环绕,山底杨树垫脚的新景象。
秀山丽水,养育得人才辈出。傅国(1576—1644),明万历四十一年(1613)中进士,授河南通许县令。因善政,迁户部主事,后升户部郎中。崇祯末年,居云黄山下,著临朐县第一部私修县志《昌国艅艎》。张印立(1609—1699),明崇祯十年(1637)进士,曾任南京户部郎中、浙江杭州府知府,退职后受聘编纂清康熙《临朐县志》。
建国前后,辛寨人民保家卫国、投身革命,做出突出贡献。于杰,东黑洼村人,中共临朐县委第一任书记,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。向明,北博崖村人,曾任中共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兼山东省政府副主席、省军区副政委。其兄,巨佩之,建国后临朐县第一任县长。军界人员更是施展才华,多有建树。梨园沟村徐永谅、大辛中村赵永杰、西张龙村赵立德、张家大山村连世秀等在部队均担任重要职务。
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辛寨人民更加奋发有为。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始人大峪村赵永太和周立勤,均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家庄周士永,扎根山区,在地税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,受到江泽民、朱镕基、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。黑洼村妇女张兆美,在农业生产中勇当标兵,被评为山东省养蚕能手、山东省科技女状元。北南流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元,带领群众艰苦创业,直至奉献出宝贵生命,中共临朐县委追授其“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”称号。
时光磨砺,铸就辛寨人民坚韧不拔的品格;岁月峥嵘,见证辛寨人民反抗压迫的顽强意志。 民国时期,临朐县知事陈瀛、辛寨乡绅马诺以办学为名,带人杀伐龙岩寺的树木,附近村民聚集2000多人护树,使陈等阴谋不能得逞。1926年,郭家沟村遭土匪洗劫,损失惨重。1938年,唐立店子村遭日军火焚,500多人无家可归。民众不堪凌辱和侵犯,同仇敌忾,英勇抗击。1938年初,中共党员于杰及窦存祺、孙延广等爱国青年,联合国民党刘同敬部,在益新公路唐立店子路段截击日军汽车。同年3月,大峪村王凤五等“互济会”会员,联合国民党蒋峪区中队起义人员,在夏家台子村组建抗日武装,转战各地,给敌人以沉重打击。1944年始,中共临朐县、区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,先后攻克黄山、洋河、柳山、盘阳等日伪据点,建立临东县和南流区、盘阳区。至1945年末,冷家山、蒋市店子、大峪等村建立民主政权,岳庄村建起第一个党支部,随后王家楼党小组、王家圈党支部等基层组织陆续建立。1947年临朐战役后,解放军战略转移,国民党军队和“还乡团”乘隙而至,疯狂进行阶级报复,一大批区、乡干部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。王家沟村妇救会长苏大娘,被捕后坚贞不屈,还乡团将其活埋。为保卫胜利果实,保护区乡干部,县、区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部队坚决反击,先后进行吉寺埠包围战、袭击国民党春阳乡中队等战斗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。区、村干部群众在开展对敌斗争同时,积极参加淮海战役等支前工作,迎来全国解放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辛寨镇先后有124人为国捐躯,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
天时人事日相催,正是扬帆远航时。辛寨,这片古老的土地,曾创造过无数辉煌。站在新起点,辛寨人民将凝心聚力,干事创业,奋发进取,继往开来,为建设富裕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辛寨而努力奋斗。